为庆祝理学院建院十周年,10月19日下午1:30,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在3号楼南楼231教室为我院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拼义思维:汉字赋予中国人的独特思维方式》的精彩讲座,报告由心理系主任李宏汀主持。
当今世界上数千种文字都是字母文字,唯独汉字没有拼音化。汉字是不是低级文字,并将最终为字母文字所取代?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学术难题,一百年来悬而未解。张教授所在的团队新近发现了一个中文特有的脑电波N200,它只在中国人阅读汉字的时候出现,而西方人阅读字母文字的时候并不存在。该发现首次用清晰而明确的脑科学证据,揭示了汉字同字母文字的本质区别。
在N200的基础上,张教授课题组提出了汉字拼义理论,指出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义文字。拼音文字是听觉文字,而拼义文字是视觉文字,两者构成人类文字仅有的两个逻辑类型。
拼义理论指出,中文词汇的构造符合脑科学中根本性的概念表征原理,是对世界意义结构的直接模拟。语言文字作为思维的基本载体,极大地塑造了人类的理性思维和艺术思维。中国人同西方人是否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 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科学和逻辑?中国的艺术为何同西方的艺术迥然不同?拼音、拼义两类不同文字的确立,有可能第一次为理解这些意义深远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切入点。讲座过程中,张教授通过形象的举例,生动地讲述,令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最后,张教授强调要重视创造,号召广大师生要支持国内期刊,为中国的科研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是将现场气氛涌向了高潮。讨论阶段,广大师生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广大师生沉浸在一片知识的海洋里!
张学新,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1989年获中国科大物理学士学位,1992年获中科院硕士学位,1999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师从博士生导师安妮·特瑞斯曼教授(Anne Treisman)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1999至2006年在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香港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至今在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