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来我校讲座新闻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06 点击量:
10月10日,钱江晚报报道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来我校讲座的新闻。陈善广讲座主题为《飞天英雄的足迹》,介绍了宇航员的装备、训练生活和我国最新的太空探索计划,受到了理工大学600多名师生的热烈欢迎。
原文如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 来杭解密“飞天英雄”的背后故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医派上大用场
继“天宫一号”之后,我国将于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8年,发射载人空间站试验核心舱;2022年,发射载人空间站的两个实验舱,与之前的核心舱进行组合,完成空间站建设,开展实验……目前,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启动。
昨天下午,浙江理工大学600余名师生,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的口中,亲耳听到了我国最新的太空探索计划,“按照这个节奏,8年后我国的航天技术水平,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这位航天界牛人认为,我国能在航天技术上跻身世界前三,靠的是飞天英雄——航天员,和他们背后十几万航天人的共同努力。所以他这次给大学生作报告的主题,就是《飞天英雄的足迹》。
让许多大学生意外的是,自己有可能为看着遥不可及的航天员提供服务。按陈善广的说法,航天员那一身装备,以及在太空中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设备、技术,其实涉及各个专业,包括心理学。
陈善广说,作为航天器当家人的航天员,必须与航天器之间有良好的人机接口界面和功能分配。因此,飞行器研制之前,会提出人机界面的要求,并根据座位舱内各区功能要求,对其结构布局、显示、控制、内部装饰、照明等进行评价。怎样做到最优,让航天员使用起来最简便、最舒适呢?这就要用到心理学,从航天员的心理出发,做设计。
这次陈善广来浙江理工大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跟浙江理工大学工程心理学专家葛列众等专家,切磋相关问题。
除了心理学,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医也能派上大用场。众所周知,宇航服是航天员在失重和真空的宇宙里最后一道护身符,相当于迷你载人航天器。可万一航天员在宇宙中感冒,或者在返回地球时受失重等因素影响而病倒,这道护身符也不管用了,国粹中药会在这时登场亮相。
陈善广向大学生们透露,我国航天员的健康保障系统,创造性地将航天医学理论与中华传统中医药进行有机结合,在增强体质和调理身体方面有独到之处。我国曾在神舟六号、七号飞行前、中、后的这三个阶段,对宇航员的身体状态和身体指标进行监控,并与欧洲、美国等专家联合实验,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显示,我国航天员的心血管功能明显优于其他国家,返回地面后的身体恢复也比其他国家快。这里面,中医药功不可没。
不过,仍有难题尚待解决。比如,航天员最头痛的个人卫生处理问题——大量的空间作业,流汗是避免不了的,要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洗个痛快澡,直到现在都没有解决方案。
“大家不妨想想办法,给我们提提建议。”陈善广向在座的大学生求助。
本报通讯员 吴晓彤
本报记者 沈蒙和
新闻来源网址:http://qjwb.zjol.com.cn/html/2014-10/10/content_284514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