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国教育在线报道我院开展心理研学活动,原文如下:
克服“破窗效应”,破译心理学科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开展心理研学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胡丽 金彬凯 编辑 郭端宇)为了更好地普及心理学科知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生活中的心理学,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联合杭州市拱墅区爱心科技体验馆面向中青少年举办了题为“破窗效应”的心理研学营,向他们讲解“破窗效应”,以看到其对环境的影响。
研学营包括先学—研学—思学三个阶段。先学阶段,小朋友们做着各式破冰游戏,以尽快相互熟悉,大学生志愿者们则给小朋友发放多米诺骨牌,让他们通过奇思妙想自由搭建骨牌。研学阶段,主讲人结合多米诺骨牌游戏规律,向小朋友们讲解了什么是“破窗效应”,“破窗效应中第一个破洞就像骨牌中倒下的第一块,如果你不及时阻断,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到最后骨牌倒下的越多,你想挽救付出的代价的越大。所以我们要在后果还不严重的时候,及时发现,及时补救。”
思学阶段以反馈和巩固为主,小朋友们对“破窗效应”有了初步理解后,大学生志愿者们则进一步鼓励孩子们散发思维,一起讨论在现实中都有哪些“破窗效应”,小朋友们踊跃回答,说出了许多生活中常见却让人忽视的现象。“就比如一个地方本来没有垃圾,但是有个人在那里放了一袋垃圾,过几天那里就变成垃圾堆了。”“一叠书本来堆得好好地,有一个人撞了一下书倒了,他要是不扶起来的话过一会这堆书就会越来越乱。”……从孩子们的回答不难发现,生活中的“破窗效应”随处可见,并且往往附带着一些不好的影响。
“大学生志愿者很专业,执行力很强,在陪伴孩子方面优势很明显,我家孩子玩得很开心,回家后也乐不可支地跟我分享了。”一位家长说道。据悉,本次研学营地活动流程由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洪芳老师和科技馆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指导,大学生志愿者自主精心设计,以精准实现心理学科知识普及。
新闻来源网址: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907/t20190716_1670869.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7月12日,中国教育在线报道我院开展科普系列主题活动,原文如下: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开展“走近科技,宇宙探秘”科普系列主题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钟贤思 实习编辑 王钰)“姐姐快看!我做好啦!”小朋友拿着亲手制作的八大行星学习仪,激动地与志愿者蔡晶珺分享成功的喜悦。小小的黄色星球在小朋友手指的拨动下围绕着中心的红色太阳开始运动,小朋友目不转睛地看着天体运动,仿佛在畅想神秘的宇宙世界。
为强调青少年理论联系实际,在科技活动过程中体验感受科技的本质及其魅力,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以“宇宙探秘,孤独的冥王星”为主题的科普活动。
“小朋友们都知道宇宙有八大行星,那大家听说过冥王星吗?小朋友们一起告诉我,冥王星是八大行星之一吗?”“不是!”科普微课上,志愿者张丽滢生动地向小朋友们解释了行星的定义、冥王星的特点及冥王星被移除九大行星的理由。小朋友也从中了解到冥王星是在2006年8月24日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后被划为矮行星,也是从那时起太阳系中只有八大行星。
经历了一番头脑风暴,小朋友们迈入了科普小制作的天地。“小朋友们,刚才哥哥姐姐们向你们介绍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那么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到底是怎么运转的呢?”为便于小朋友们更直观的了解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运行规律,本次任务是亲手制作八大行星学习仪。
因为仪器中的小零件过多,小朋友们又对行星的模型有些混淆,渐渐地大家有些垂头丧气,这时志愿者们在一旁耐心地指导小朋友们根据教学图片先对模型经行辨认,“月球因为会与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发生陨石碰撞,所以表面有很多浅浅的陨石坑,来,小朋友们一起找找月球吧!”“我做好啦!”“我也是!”当越来越多的制作完成的八大行星学习仪出现在小朋友们与志愿者们面前,科普小制作环节也告一段落。
最后,在物理科普实验室中,志愿者为所有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份闯关地图,手触电池,梦幻点阵这些深奥的科学仪器,在志愿者们的讲解中,一个个都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小朋友们也了解了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
经历本次宇宙探秘奇幻冒险,本次科普活动也接近尾声。“好久没有学习到这么有意思的宇宙知识了!”手拿结业证书,小朋友们念念不舍地感慨道。但这一次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今日经历了科学的一番洗礼,相信明日小朋友们也会在自己所热爱的世界里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闪光星球。
新闻来源: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907/t20190712_1670551.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7月8日,中国教育在线报道我院学子参与企业专业实践,原文如下:
校服换工装 浙理工学子在实习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张俊 实习编辑 周沈君)“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7月4日,在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正在进行一场以合唱表白祖国的快闪活动,吸引了众多目光。参与这场快闪活动的“工人”则是浙江理工大学与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浙石化理工班”学生。他们利用假期从校园走进工厂,换上安全帽、工装服、劳保鞋,在实习间歇,认真排练歌曲,深情演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美好祝福。
除了歌唱表白祖国,“家国元素”还在实习课程中有机融入。“我们小时候穿的是老棉布,一洗就皱,而现在,随着石化行业的发展,各种性能优异、款式新颖的服装都能生产出来了。石化行业关系着国计民生,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石化行业就要敢于担当,新时代的你们重任在肩啊。”这是理论授课时,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质量主管林云山给同学们讲的一段话。而在现场参观环节,工程师们在讲解装置原理和工艺流程时,也不失时机地将技术发展、国内外生产工艺对比、未来突破方向等内容结合进来,激励同学们苦学本领、练就技能、接续奋斗。此次活动的实习指导教师刘亭亭表示:“在实习课程设计上融入家国情怀,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刻体会科技进步对国家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增强同学们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要的意识。”
“这次实习,家国情怀教育贯穿始终,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增强了奋斗新时代的担当意识,深刻领会到只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在实习结束时,“浙石化理工班”班长张习汝这样表示。
新闻来源:http://www.eol.cn/zhejiang/zhejiang_news/201907/t20190708_1668169.shtml
流动的坚强堡垒,浙理工理学院暑期实践临时党支部显担当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张俊 实习编辑 王钰)“请各位党员佩戴好党徽,在接下来的实习活动中自觉为同学们服务,勇于担当,把临时党支部建成坚强堡垒。”7月2日,在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刚刚换上工装服,浙江理工大学和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浙石化理工班”的党员们就收到了临时党支部的号召。在为期一周的实习活动中,临时党支部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确保实习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亮身份,在实习实践中争当先锋模范
实习期间,党员们每天佩戴党员徽章,亮明身份,让同学们看得见、找得着、靠得住。厂区装置多、安全要求高,进厂区参观需穿着笨重的劳保鞋,因为每天走的路程长,部分同学有抵触想法,党员们就认真讲解安全须知、耐心疏导不良情绪,确保严格落实安全要求。初次进入石化厂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对应困难,加上日程紧密,信息量大,许多知识一时难以掌握,在浙江石化有限公司党员工程师、“浙石化理工班”班主任刘亭亭的指导下,党员学生带头“每人一问”,组织学习“问题会”,邀请工程师现场解答,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果。此外,党员们在考勤管理、场地协调、垃圾清理等一些学习、生活细节上主动作为,有问题找党员逐渐成为同学们的一种习惯。
强引领,在主题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临时党支部针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厚植家国情怀为抓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临时党支部举办“石化新生代、初心大家晒”主题党日活动,各位党员分享自己加入“浙石化理工班”的初衷,交流实习所获,展望未来如何以一名新生代石化人的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作贡献,引导党员、同学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在实习间歇,临时党支部组织排练《我和我的祖国》合唱,在厂区内举办集体合唱的快闪活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七七事变”82周年之际,临时党支部组织观看《七七事变》红色电影,提高同学们居安思危、吾辈自强的意识。此外,临时党支部还在课程设计上有机融入相关的家国元素,使家国情怀教育贯穿整个实习活动。
7月8日,为期一周的实习活动圆满结束,在实习总结会上,各位同学对实习期间的成长体悟进行交流,对临时党支部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一致认为临时党支部作用不“临时”,切实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让本次实习真正成为一场长知识、增才干、厚情怀的教育活动。
新闻来源:http://www.eol.cn/zhejiang/zhejiang_news/201907/t20190712_167055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