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喜讯!理学院分工会获评“全国模范职工小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2-01 点击量: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文表彰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模范职工小家、优秀工会工作者,我院分工会榜上有名,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成为本次浙江省教育系统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职工小家”,是我校工会系统受到的最高级别的表彰,也是首次获得该荣誉称号。

多年来,理学院分工会在学院党委和校工会的领导下,秉持“建家”就是“建学院”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调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切实履行维护、参与、建设、教育等职能,努力做教职工贴心的娘家人。

一、强化自身建设,发挥分工会职能

理学院分工会始终坚持教职工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以发展为重,以维护全体教职工利益为己任,在涉及学院发展、制度建设、经济分配政策等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强化民主管理意识,拓宽民主管理渠道,认真开展各项工作。通过教师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及时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尊重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教职工参与学院管理的积极性,凡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都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方针,及时总结形成校教代会提案30多项,提交学校教代会并被采纳,积极跟踪提案后续落实情况。

二、精心实施“教工之家”之实体建设

理学院分工会在2019年获评校“模范教职工之家”,在学院支持和会员积极参与下,已完成“教工之家”功能分区规划建设(已建好教工活动区、心理咨询交流区和母婴区等),并多次接待各层级工会组织的参观与学习;在心理学系试点建“教师活动角”的基础上,在全院推进“教师活动角”建设等,争取做到“院系分层”;注重“教工之家”软硬件同步协同建设,高质量建设“教工之家”中心的软环境。

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筑“理学人之家”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组织工会会员赴多地参加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工会会员活动和党员活动的有机结合,协助院党委组织“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感知数字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和“传承文化基因,潜心立德树人”等主题教育活动。理学院党委获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创建单位,理学院获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理学院心理系获中国载人航天突出贡献集体,理学院2005级应用心理学班获全国先进班集体。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一支师德高,水平强的师资队伍。裘松良、徐定华两位教授分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史建君、郑旭明、侯公林等三位教授获“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高雪芬教授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微课比赛全国二等奖、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林萍老师获浙江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侯公林教授获浙江省高校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浙江省第六届师德先进个人等

 四、服务社会,贡献智慧,积极有为

 结合学科特色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从无到有,创立了学院科普基地,获评为“省科普教育基地”、“省社科普及基地”等省市区活动基地8个,服务社会,开展“科技+”科普训练营100余期,广受好评。

 郑旭明教授曾作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超荣教授曾作为省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服务社会。侯公林教授曾担任市政协常委和省高检人民监督员,主讲《廉洁是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100多场,主讲家庭教育讲座50多场。

 2020年抗疫期间,心理系洪芳、卢宁艳、顾瑛琦等老师向社会提供专业的心理志愿服务,开启线上心理咨询模式,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和普通民众排忧解难,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和浙江新闻等媒体报道。

五、做好扶贫帮困,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困,协助学院做好教职工兜底民生工作。以扶贫帮困为立足点,注重为教职工办实事和好事,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有困难的教职工送温暖,并按照上级要求帮助特困教职工建立贫困档案(已完成三轮),实现精准扶贫;探望并慰问生病住院、生育孩子的教职工和离退休教师,积极协助校工会做好重大节假日的慰问活动组织和慰问品发放工作(全校人数最多的学院),做好教职工大病医疗的参保工作,使教职工体会到学院大家庭的温暖。

 本着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健全体魄的目的,组织了形式多样有益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每年组织学院教师春游、秋游活动、寒暑假疗休养活动和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冬季两项”(拔河、健步走或跑步等)体育活动等,活动参与面广,教职工反映好。积极组织教工参加校内各类体育比赛,组织有序,气氛活跃。指导教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阳光和美景,树立快乐运动、健康工作、幸福生活的理念。通过种种活动,激发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院凝聚力。

一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分工会建设,在学院工会的领导、支持下,加大经费投入,建强建优“职工小家”,动员、引领教职工,联系、组织教职工,服务、维护教职工的能力不断提升,教职工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