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李朝红教授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钟宏华教授应邀来院讲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18 点击量:

6月17日,应理学院院长张云波教授的邀请,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李朝红教授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钟宏华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在3S-408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冷原子的多体量子效应与精密测量”和“Floquet-surface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张云波院长主持,理学院物理系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

在“冷原子的多体量子效应与精密测量”这一报告中,李朝红教授首先回顾了超冷原子实验技术的发展和超冷原子系综中新奇的多体量子效应,然后围绕着量子精密测量的非高斯多粒子纠缠态,介绍了冷原子多体量子效应与精密测量的相关工作,包括非高斯纠缠态的绝热制备、基于非高斯纠缠态的量子精密测量、多体量子锁相放大器等。

接下来的报告“Floquet-surface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钟宏华教授首先回顾了连续谱中束缚态的概念,指出了实验上在量子系统中实现这种束缚态所面临的困难,然后介绍了一种通过共振驱动在无缺陷一维晶格中实现连续谱表面束缚态的方法。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报告中,李朝红教授和钟宏华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物理系师生做了精彩的前沿报告,两位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报告人简介:

李朝红,男,1975年出生,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广东省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03年8月获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2009年12月先后在德国马普复杂系统研究所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从事科学研究,2009年12月加入中山大学任教授。主要研究冷原子物理与量子精密测量,代表性成果有: (1)光晶格冷原子体系的量子关联与相变; (2)玻色凝聚原子体系量子相变动力学的普适特性表征; (3)基于多粒子干涉与相变的量子精密测量。已发表SCI论文90余篇,包括9篇Phys. Rev. Lett.[第一/通讯作者6篇(含独著3篇)]和1篇Rev. Mod. Phys. [共同通讯作者]等,5个理论被实验证实/采用。Google学术被引3000余次,10篇论文单篇被引超过100次。

钟宏华,2011年6月获得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4月至2017年8月分别在中山大学物理学、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9月受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主要研究量子物理及其应用,在Phys. Rev. Lett、Phys. Rev. A等国际权威物理期刊发表SCI论文47篇,论文他引500 余次,1篇论文被录入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精选论文,1篇论文获评2014年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高质量论文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