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报道我院党委疫情防控工作。此前,《浙江理工大学疫情防控工作简报》(4月14日,第70期)也将学院党委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优秀案例刊登。
全文如下: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党委用力、用情、用“心”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工作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党委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履职,用力守牢校园防控线、用情当好学生引路人、用“心”投入抗疫主战场,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扛起主体责任,用力守牢校园防控线
学院党委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自觉扛起主体责任,用力守牢疫情防控的校园防线。建立健全疫情防控领导协调机制,成立学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书记、院长担任组长,下设综合协调、宣传督导、教研指导、科研保障四个工作组,各工作组相互配合,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保障工作。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学院定期发布疫情防控工作简报,及时回应关切,坚决防止因信息不畅而滋生谣言的现象发生。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实行每日健康打卡制度,及时掌握师生健康信息和流动去向,做到心中有“数”,助力精准决策。实施师生心理关怀计划,通过电话访谈等途径,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组建专业心理咨询团队,利用“浙理心声”微信公众平台等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有效缓解师生因疫情产生的恐慌、焦虑等情绪。落实学校“抗疫专项慰问金”等相关规定,对因疫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17名学生提供相应经济帮助。加强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教育,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和防骗意识。

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简报
突出思想引领,用情当好学生引路人
学院党委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快速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用好抗疫“活”教材,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及时学习《教育部思政司党支部致全国高校辅导员的一封信》,通过网文等形式激励大学生励志勤学,努力担负起时代使命。组织开展抗击疫情主题党日活动、团日活动,40余名党团员学生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志愿服务活动,党日活动获中国教育在线报道,2项团日活动获校重点立项。利用长期积累的科普教育优势资源,探索线上科普教育新模式,开展2期线上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科普说”线上科普栏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极挖掘正能量,用抗击疫情的鲜活素材教育学生,通过音频分享平台、视频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渠道上好“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学院“理学青年”微信公众号推出疫情防控相关文章28篇,重点打造师生抗疫系列“心”故事,获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7篇。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的家国情怀更加浓厚,切实增强了“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上好“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
发挥专业优势,用“心”投入抗疫主战场
在做好校内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学院党委着眼抗击疫情大局,组织心理学系师生利用专业优势为疫情防控贡献“心”力量。党员教师洪芳及时组建一支专业心理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们开展了近200次电话心理咨询服务,为50户居家隔离群众提供了心理支持。她走进集中医学隔离点,和工作人员商讨、制定心理援助工作方案,为政府提供社工心理关怀建议。教师卢宁艳主动申请成为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首批心理咨询师,她克服照顾家庭的实际困难,为一线医务工作人员、普通群众等提供心理援助,她对一位咨询的医生说:“你们在一线,真的辛苦了,眼泪可以放心交给我们。”党员教师顾瑛琦、胡信奎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的“抗击疫情从心开始”心理专项志愿服务,线上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督导。党员教师刘少英通过嘉兴心理抗疫平台在线为市民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学系教授侯公林通过浙江省妇女联合会官方公众号,开展心理微课,指导家长疏导孩子焦虑和不安的情绪。研究生刘昕烨到部队探望家属时,主动加入军区卫生队心理疏导小组,一周内为50余名军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卢宁艳老师心理抗疫事迹获人民日报报道
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sizhengwang.cn/zt/7102/yqzjz/dwbs/2020/0427/5370.shtml